“王羲之”回绍兴了?这是怎么回事!
近日,绍兴的文化圈被一个消息点燃:“王羲之”要回绍兴了!这当然不是穿越,而是一场备受瞩目的文化盛事——由上海歌剧院创排的精品舞剧《永和九年》——兰亭集序·舞传,已正式定档,将于10月25日在金柯桥大剧院隆重上演。
近日,绍兴的文化圈被一个消息点燃:“王羲之”要回绍兴了!这当然不是穿越,而是一场备受瞩目的文化盛事——由上海歌剧院创排的精品舞剧《永和九年》——兰亭集序·舞传,已正式定档,将于10月25日在金柯桥大剧院隆重上演。
2025 年9月30日晚,随着山西大剧院・大剧场内最后一束灯光渐暗,陆川导演首部跨界舞剧《天工开物》在龙城首演圆满落幕。这场由江西文演集团、北京舞蹈学院联袂打造,多单位联合出品的“文艺界大作”,以三场座无虚席的演出,为太原观众带来了兼具科技底蕴与艺术魅力的视听
从舞剧《只此青绿》的一票难求到南昌文旅的“长红”蜕变,从智慧图书馆的云端服务到乡村戏台的锣鼓欢腾,“十四五”时期,文化旅游事业以蓬勃姿态融入发展肌理,在文艺创作、文旅融合、公共服务三大领域多点突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
2025年9月25日,舞剧《青衣》十周年纪念演出发布会、“北舞剧评”研讨会于北京舞蹈学院隆重召开。该剧已于9月20日在南京江苏大剧院完成了十周年纪念的首站演出。11月1日至2日将在北京国家大剧院、8日至9日将在廊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分别进行纪念巡演。
9月29日,邢台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舞蹈学专业师生倾力打造的原创舞剧《太行花》在邢台市泉城礼堂成功首演,来自社会各界的嘉宾和邢台学院师生代表共900余人观看演出。
一本《天工开物》,承载着分宜深厚的科技基因;一场文化盛宴,点燃了城市的现代活力。9月25日至28日,“天工开万物·分宜迎客来”主题系列活动吸引各界目光。活动深入挖掘《天工开物》的当代价值,通过“荣归启航”精品舞剧、“星耀落成”主题场馆、“可玩可购”的天工大集非
“青衣从来就不是女性、角色或某个具体的人,她是东方大地上瑰丽的、独具魅力的魂。王亚彬抓住了她,并让她成为了王亚彬自己。”9月25日,在北京舞蹈学院召开的舞剧《青衣》十周年纪念演出发布会上,小说原著作者毕飞宇因台风未能亲临,通过VCR道出这段评价。
9月26日晚,由济南市“艺术名家工作室”——赵宇舞蹈艺术工作室主持创作,济南市歌舞剧院排演推出的舞剧《小梦——再见杨绛》在山东省会大剧院演艺厅圆满完成首场汇报演出,为各级领导、业内专家和市民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与心灵交融的艺术盛宴。
超强台风“桦加沙”刚过境,舞剧《李清照》便踏浪而来。9 月26 日至27 日,这部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出品、上海歌舞团创作的新国风舞剧在中国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上演。作为香港“中华文化节2025”“明月耀香江”“国风国韵飘香江”三大文化品牌活动的重点剧目,该剧以精湛
“演了150场《青衣》,我就体验了150次衰老,这是对心境的一种历练,有助于我更悉心地看待这个世界,去触摸和感受生命的脉搏和生活的温度。”9月25日,在北京舞蹈学院举办的舞剧《青衣》十周年纪念演出发布会上,回到母校的青年舞蹈艺术家王亚彬这样说。由王亚彬担任导演
9月17日至18日,光明本土原创舞剧《敦煌归来》在湖北武汉琴台大剧院上演,正式开启2025年下半年全国巡演新征程。两场演出上座率超九成,现场反响热烈,社交媒体话题持续升温,再度印证这部以敦煌文化为魂、融合现代舞蹈语汇的精品舞剧的强大号召力。
2025年9月25日,舞剧《青衣》十周年纪念演出发布会、“北舞剧评”研讨会在北京舞蹈学院举行。该剧已于9月20日在南京江苏大剧院完成了十周年纪念的首站演出,11月1日至2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8日至9日在廊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将进行纪念巡演。
提起《大河之舞》,你的耳边是否会响起那奔腾的踢踏声,脑海中是否会回放那豪迈的舞姿?《大河之舞》可以说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国际舞剧之一——2009年登上央视春晚舞台,2013年8000人集体起舞挑战吉尼斯纪录……明年1月13、14日,《大河之舞》30周年豪华纪念版将
9月23日,灵丘县第八届暨赵北乡第九届农民运动会现场和平型关大捷旅游景区乔沟广场,由县文化和旅游局精心策划的大型舞剧《烽火平型关》首次亮相。随着《决战老爷庙》等篇章的精彩演绎,该剧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力迅速引发全场共鸣。现场掌声雷动,观众被战火中的英雄史诗深深震撼
9月18日晚,舞剧《王船山》在衡阳保利大剧院公演,现场一群身着传统服饰、束发执扇的大学生,成为演出之外的另一道“风景”:衡阳师范学院创新创业园孵化的“夫子曰”大学生创业团队,以“古风新青年”的形象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船山文化主题文创展。
9月18日晚,来自雁峰区机关、企业和高校的代表们齐聚保利大剧院,共同观看大型原创舞剧《王船山》,精彩的肢体语言与恢宏的舞台呈现,将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精神世界娓娓道来,引发全区文化共鸣。
王阳明被誉为“真三不朽者”,其“心学”是中国儒学最后一座高峰,历经数百年风霜却依然熠熠生辉,始终散发着不可磨灭的光芒,对中国及东南亚各国文明进程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是人类的宝贵精神遗产。
以中国武术“咏春拳”为根基,将咏春拳的刚劲硬桥融合了舞蹈的柔美身韵,在舞蹈中展现出中国武术的美感及力道。
以中国武术“咏春拳”为根基,将咏春拳的刚劲硬桥融合了舞蹈的柔美身韵,在舞蹈中展现出中国武术的美感及力道。
《天工开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宋应星被视作“中国的狄德罗”。这部以《天工开物》为题材的舞剧,通过舞蹈、影像和现代科技的结合,让《天工开物》这本记录古代科技与工艺的百科全书“活”了起来,